导读:我们常见测温工具中,红外测温仪在公众眼中是高大上的,感觉全身都是“黑科技”;在疫情中,红外温试仪可以群体性大范围的进行有效的体温筛查,也成功筑起了防疫第一道防线;但是AI红外测温仪技术仍然有很大升级空间,比如疫情特殊环境误测率高、算法依赖程度大等;虽然厂商口中的红外测温仪精度是+-0.3℃,但是实际情况有的会在+-2℃,由于算法的不同,实际精度也有所不同;抛开红外测温仪自身有待攻克的技术缺陷不谈,只说在疫情当中的贡献而言,它还是功不可没的。
疫情爆发后,高传染性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大众的关注点都在疫情本身,这一点从公众在百度搜索的关键词就可以发现,比如1月21日“新型冠状病毒、新型肺炎、武汉肺炎”这三个关键词指数比20日增加了100倍,达到118万;在“疫情阻击战”全面打响的同时,其实AI红外测温仪已经“悄无声息”的开始重点部署,陆续投入使用;由于人们重点关注的是疫情动态,海量的疫情动态信息早就淹没了AI红外测温仪相关的报道,但AI红外测温仪在公众视线外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红外测温仪从“幕后”到“台前”
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企业全面复工,这就面临庞大的返工人流如何做好防疫安全管控的问题;机场、车站、地铁等人流密集区域,既要保证人流快速疏散,也要检测人员体温状况,如果使用一般的测温枪和人工检测的话,务必会造成大量人员的滞留,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所以针对于庞大人流的场景下,高效准确地进行体温检测成为刚需,红外测温仪相关报道也成为了网络中热议的话题,因此红外测温仪从“幕后”逐渐来到“台前”。
随着全面复工有条不紊的进行,教育、政企、写字楼、景点、小区等高流量人群场所也逐渐搭建了红外测温系统,极大的提高了复工后日常公共安全防疫的综合能力。深圳某学校为了应对开学防疫安全监测,分别从学校东门、北门、图书馆、食堂及宿舍楼出入口安装了13台红外体温自动测试仪,监测区域如果有人体温超过37.3℃,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并能快速锁定体温超标人员进行抓拍上传。
红外测温仪的优势
红外测温仪为什么在疫情期间受到追捧,主要因为它可以通过非接触的方式进行高效测温,可以实现大规模人群场景下实时进行体温检测,自动抓取发热人员,精度可以保证到+-0.3°,对环境没有苛刻的要求;这些优势非常符合防疫体温排查的要求,在国家全面部署下,红外测温仪筑起了“防疫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避免传统的水印温度计、额温情、点测温等测温工具要与被测人员直接或近距离接触而带来的交叉干扰的风险,同时也可以提高防疫站点车辆、人员通行的速率,比如高速公路检测点人工测试一司机的体温需要30s左右,使用红外测温仪只需要10s左右。
红外测温对人体是否有害?
很多会有这样的疑问,如果频繁使用红外测温对人体会造成伤害吗?这一点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给出了相关解释和说明:红外线测温仪的工作原理是当人体的红外热辐射聚焦到检测器上,检测器把辐射功率转换为电信号,这个电信号在被补偿环境温度之后以温度为单位来显示,所以红外线测温仪并不是对人体发射红外线,而是接收我们身体发出的红外线热辐射,对我们的眼睛和身体都是没有伤害的。
结语:
虽然红外测温仪在这次防疫安全监测上崭露锋芒,不仅在给国内防疫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同时在国外疫情大爆发后,防疫物资紧缺,国内红外测温仪各大生产厂家,比如中国电科、高德、海康威视、大华等,为全球防疫安全做出了极大贡献;但是毕竟疫情期间实际情况非常复杂,红外测温仪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比如人员“全副武装”,口罩、帽子等全方位防护措施;由于红外测温对玻璃制品透视性差的原因,所以戴眼镜的人会出现测温不准的现象;即使如此,毋庸置疑红外测温仪在疫情防控上功不可没,但是在未来红外测温仪技术、算法以及与其他安防系统融合等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升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