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如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规模化、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新阶段。
作为当下汽车产业的最热板块,新能源汽车今年一季度逆势而动,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消息,2022年3月全国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44.5万辆,同比增加137.6%,环比增加63.1%。
私家新能源车主激增,目的地充电成为最主流场景
当减污降碳、绿色出行成为一种新风尚,新能源汽车的优势自不待言。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进入越来越多普通百姓家,成为家庭用车的主力车。
“买了新能源车快一年了,主要是上下班通勤使用。”在深圳工作生活的陈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平时充电就在公司的园区充,早上到公司之后,停车直接充电,充满再随时拔枪,因为都要在公司停一天,所以都顺带充电,方便省心,而且慢充还不伤电池,充几个小时以上都放心。”陈先生描述的场景已经是目前大部分私家新能源车主的主要用车充电场景。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日时间,在公司园区“随停随充”,除了可以满足日常上下班通勤,还能基本上满足周末外出的中短途出行。
对于私家新能源车主来说,充电基本上都在长时间停放车辆的目的地完成,包括办公园区和居住小区。随着这类车主越来越多,这对于写字楼等办公园区和居住社区的充电配套设施来说,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机会。
对此,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简称“中国充电联盟”)信息部主任仝宗旗表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电动乘用车将以居民区充电为主,公共充电为辅,换电为补充。预计私人充电桩将占新增充电桩的65%,私人充电桩提供的充电量将低于40%。”
北京“十四五”能源规划,推动停车、充电一体化发展
与此同时,各地也在发力推动目的地充电的配套设施。以北京市为例,4月1日,北京市正式发布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
《规划》明确要构建以居住地、办公地充电为主,社会公用快速补电为辅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形成车桩相随、场景互补、智能高效、安全便捷的服务体系。到“十四五”时期末,全市电动汽车充电桩累计建成量达到70万个。
1. 推动居住区电动汽车停车、充电一体化发展。
研究制定居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将小区公用桩纳入公用充电设施建设运营补助范围。建立私桩共享机制,初步形成责任分担、利益共享、多方参与的建设利用新模式,推动停车、充电一体化发展。
2. 推动单位内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实现“应建尽建,有序使用”。
2023年底前,延续单位内部公用充电设施建设补助政策,修订鼓励单位内部公用充电设施建设办法,将单位内部充电设施建设及运营情况纳入公共机构节能考核内容。到2025年,累计建设不少于5万根单位内部充电桩,持续鼓励单位内部充电设施提速降费、开放共享,与居住区充电设施形成互补。
3. 推动社会公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实现“好找好用”。
加强重点区域社会公用充电设施建设,引导社会公用充电桩合理布局。2023年底前,以提升服务水平为重点,完善充电设施考核体系,建立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社会评价机制。到2025年,累计建设不少于6万根社会公用充电桩,建成不少于20个充电精品服务示范站。
市场发展空间大,充电服务将成物业增收又一重要来源
第三方专业机构预计至2025年,公共桩(含专用)和私人桩保有量将分别达到713.7万个和632.9万个,年新增约为222.4万个和179.4万个,合计投资规模将达400亿元。到2030年,充电桩市场规模预计将增长30倍。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将推进充电桩保有量增长,带动充电桩行业发展是不争的事实。
从行业发展的长远时期看,充电桩从制造、建设到运营服务,将达到万亿元水平。行业专业机构预计,2030年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量将达到1600亿度/年,仅计算电费和服务费,规模也将达到千亿级别。作为以目的地充电为主流趋势的园区和社区场景,将是充电量的消耗主体,相关的服务运营费用将成为物业的又一重要收入来源。
(捷顺科技停车+充电一体化停车场建设效果图)
未来的停车场设施配置,将围绕“停车充电有位、高效周转利用”等方面推进建设,物业收入将包含停车费、充电费、服务费和车位资源占用费等,目前,已有不少物业公司在提前布局停车+充电一体化体系,以迎接未来的发展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