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停充圈,掌握停车充电行业新趋势,把握停车充电新机遇。
首页 好产品 名企探访
十大品牌 厂家热榜 产品商城
人物对话 品牌动态 行业资讯
专家库 企业库 工程案例

车网互动给电网用户侧带来的改变

发布日期: 2024-08-11

车网互动,即新能源汽车通过充放电装置与电网进行能量和信息的互动,为电网用户侧带来了显著的改变。这种互动主要体现在智能有序充电和双向充放电两个方面,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1、首先

新能源汽车作为可控负荷和移动储能,可以通过车网互动实现智能有序充电,促进电网供需平衡和新能源消纳,为新型电力系统经济高效运行提供重要支撑。

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规模将持续增长,车网互动能力不断增强,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储能资源。 预计到2030年、206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分别达到1亿辆、3亿辆,每辆车按100千瓦时电量计算,假设30%参与互动调节,调节能力将超过30亿千瓦时、90亿千瓦时,相当于全社会日平均用电量的10%和20%。

2、其次

预计到2030年,最大充电负荷将达到1.5亿千瓦左右,占全部用电负荷的1%。

图片

车网互动成为新型电力系统调峰的有效方式。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已对用电负荷特性产生影响,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规模的持续扩大,充电负荷将不断攀高。

因此,需要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有序充电,通过车网互动缓解供电压力,减少电网扩容升级成本,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安全性和经济性。

3、然而

在互动技术方面,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总量大,但单台车辆电池容量小且极为分散,与固定式电化学储能电站相比,组织协调聚合难度较大,新能源汽车负荷聚合、调控和交互等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

车网互动涉及整车、电池、充电设施、电网等多方技术协同,目前我国尚缺乏覆盖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电网基础设施等“车—桩—网”关键环节的车网互动标准体系,大量车网互动关键技术标准处于空白状态。

例如,现有车—桩通讯协议不能有效支持车网互动的规模化应用,交流充电接口不具备数字化通信能力,车辆“预约充电”和“休眠唤醒”等有序充放电的必备功能尚未纳入车辆强制标准,制约了车网互动的规模化推广。

图片

完善新能源汽车有序充电标准体系,推进充电桩功率实时调节、车桩通信、车辆充电唤醒、功率调节响应等相关标准制修订,将有序充电功能纳入充电基础设施和新能源汽车强制标准。

进一步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充放电标准体系,研究制订新能源汽车充放电设备标准、充放电并网标准、充放电信息交互标准、参与需求响应互动标准,形成覆盖车、桩、网、平台各环节完整标准体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已经发布了《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反向给电网送电,明确了到2025年和2030年的发展目标,并提出了重点任务,包括协同推进车网互动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建立车网互动标准体系、优化完善配套电价和市场机制等。

图片

加快制修订车网互动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优先完成有序充电场景下的交互接口、通信协议、功率调节、预约充电和车辆唤醒等关键技术标准制修订;力争在2025年底前完成双向充放电场景下的充放电设备和车辆技术规范、车桩通信、并网运行、双向计量、充放电安全防护、信息安全等关键技术标准的制修订。

此外,多地正在探索车网互动,例如安徽合肥的双向充放电站、广州市海珠区的光储充放一体化智能超充站以及浙江杭州的小区地下停车场的有序充电装置,这些探索有助于提升电池使用效率,但同时也指出了充放电技术标准有待统一的问题

车主通过手机扫码预约有序充电的充电电量和出发时间,可享受充电优惠的价格。以常规小区1台容量800千伏安的变压器为例,最多可同时接入114辆7千瓦的电动汽车,使用有序充电装置进行充电,可同时接入250辆到400辆电动汽车,让电网负担变得更小。

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的建设,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装上了“智慧大脑”,通过统一标准,提升了充电设施的有序发展,并通过云平台架构的升级,提高了平台的服务能力。

借助该平台,新能源汽车车主仅需通过“e充电”App,便能在全国范围享受充电服务。

织一张网,连千万辆车,人—车—桩—网协同互动,车与电网、车与能源融合发展。

然而,车网互动在加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尚未完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和电价机制尚待健全等瓶颈。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1—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09万辆,同比增长31.8%。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提升,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大幅增加,充电网络的压力逐渐凸显。